期刊发布平台

热门期刊分类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新闻 >>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

抓住历史机遇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内容提要】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以民为本”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是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继承的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具体内涵。重温历史,回味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坚定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这次疫情显现出来的西方民主的各种问题,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添无尽的信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协商民主

 

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随着时空距离的不断压缩,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难以看清自己。我们的文化认同是什么?伴随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华文明复兴的迹象日益明显。面对日益碎片化的文化现实,人类越来越把目光聚焦在中国传统文化上。

传统文化并非现成的和固化的,而是需要不断“活”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成为每一个 中国人举手投足的环境养成。面对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割裂 ,面对“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的发展 ,我们确定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去加以引导和传承中国特色的文化,尤其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和大众的广泛参与。“以民为本”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是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继承的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具体内涵。

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根是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文化的地位与作用的全球性凸显,各国政府和政要对文化越来越倚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一个国家最深沉的软实力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既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的确立和国际影响力的发挥,更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同志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 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这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理解今天的中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必须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 。从根本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底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容之一。在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 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 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对中国国情和历史的深刻洞察,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自信和未来指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博弈的全球化 舞台上,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在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之际,能够清醒地领会所面临的“三个迫切需要”,以深化对文化强国战略的理解: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创新中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强国是以文化凸显特色,只有厚植“中国特色”的文化根脉,有效回应现实文化中“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道理所在,才能从根本上明白“一个国家选择什么 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的道理所在。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的显明特点

从历史中走来的,有着五千年生生不息文明史的现代中国,必然有着传统文化的底色和神韵,这是中华文明的优势和价值所在。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实现发展和振兴,是没有前途和未来的,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中国的现实文化不是空中楼阁的无根臆造,更不是西方强势文化的“洋化”产物,而是有着灵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和根基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有着现实亿万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创新性转换与创造性发展。我们要立足当前中国的实际和 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服从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现实中,中国的确越来越现代化了,并在杂糅斑驳中显露后现代色彩,却越来越不是西方化 (美国化 、欧洲化 ),更不是“另一个西方”,而是走出一条有着独特文化内涵和价值诉求的“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越来越自信——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

所谓“中国特色”,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中底色和神韵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中国当代现实的有机构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环境养成和现实土壤,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社会越来越现代化,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要做更多的贡献,世界就越发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和中国清晰的价值诉求,这愈加需要中国在文明互鉴中回答“我是谁”。 立足相互激荡的全球化现实,在人类现代文明的多元文化杂糅中,人们越发明白现代文化的建构,对话互动最重要,包括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也包括今人和古人的对话。对话的包容性有助于世界减少冲突,增强思想共识和价值共享。


在线投稿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Copyright © 2021-2022 期刊发布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