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校-园合作”模式探讨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性强,涉及的领域较广,以培养专业性人才见长。经济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都形成了辨识度高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并形成特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打造尊重个体差异的“校--园合作”模式,能够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特色园区、不同类型企业发挥所长,是传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纵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个体差异;校--园合作;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的机械性工作已逐步被机器人所代替,“黑灯工厂”时代悄然来临。为应对与日俱增的人才市场竞争压力,国务院于2019年初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会议上批示要创新形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注重实践能力、人际关系、发展潜力、思考逻辑等多重维度的复合式培养。
作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服务阵地,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形成了特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典型的商科院校,非以培养技术型人才见长,其财务管理、统计会计、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均处于同类型院校中领先位置。而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集聚了大量的特色企业,基本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就业选择的大方向[1]。经济园区和高职院校的合作,不仅能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促进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促进校内专业建设,更能为园区提供大量人才,提升经济活力[2]。因此高职院校、经济园区、企业和学生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以“校--企合作”为代表的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将逐步向尊重个体差异的“校--园合作”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过渡。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以市场为主导、与就业相挂钩的,主要集中于产学研结合、定向委培、就业导向和五阶段培养模式四种: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互取所长,共同促进人才培养;定向委培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特定技术或特定产业的专业人才;就业导向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五阶段培养模式是指依据市场、分析、教学、管理及评价等阶段设计人才培养模式[3]。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对人才的培养模式除定向委培外,基本涵盖了产学研结合、就业导向和五阶段培养三种模式。近年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通程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大森公贸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上海史密斯房地产公司、长沙软件园等4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并与中联重科、人人乐、湖南创博龙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基本形成了校外企业实训与校内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科学孵化、新零售等基地多元发展、有机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锤炼与发展,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面对严峻的人才市场竞争压力,包括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人才培养定位不精准、实践与理论融合层次不深、人才差异性挖掘度不够、优质企业参与度低、与经济园区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
2.1人才培养定位不精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输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其路径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和专业设置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定位基本上都是围绕人才培养路径展开的。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并没有完全依照职业发展特性,在以商科为重点发展的基础上,忽视了对学生理工科思维的锻炼。为了就业而就业的人才培养设置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和复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就业面较窄,而且几乎没有可转换空间。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以授课为主、实习为辅的教学方式、方法较为老套,培养的学生技能较为单一,达不到现代社会的复合型要求[4]。
2.2实践与理论融合层次不深
很多高职院校理论授课和校外实训相互脱节,每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负责,没有连贯性,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仍存在。实践教学是以实际应用场景为基础的,其仪器设备购买、场地布置等都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很难取得持续性成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受到不小的影响,与优秀企业互动不足,理论成果转换也缺乏应用场景。现有的实践教学成果都是与一些科技含量低、规模较小的企业合作取得的,实践大多都是以实习的形式开展的,与理论学习关联不大,实践和理论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融合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