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二十年教学流变及反思
摘要:多年来语文教材不停变化,鲁迅作品的篇目和数量也在教材中多次发生变化与调整,但《祝福》一文始终被保留在语文教材中作为经典教学篇目。不同时期教师对《祝福》教学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近20年《祝福》的教学流变特征主要呈现为教学目标“能力”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生活”化以及文本处理“细节”化四个显著趋势。
关键词:《祝福》;教学;流变
《祝福》为鲁迅《彷徨》作品集的首篇,同时也为语文教材的经典选文。通过查阅近20年研究者所著的17篇《祝福》教学设计以及11篇《祝福》教学实录,发现近20年《祝福》教学的流变情况如下:
一、教学目标“能力”化
纵观近20年的《祝福》教学,教学目标的设定显然从以知识为导向转变为以能力为导向。早期王建华老师《<祝福>教学设计》(2008年)将教学目标设置为把握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祥林嫂生存环境以及领悟小说深刻主题这三个维度,显然仍以知识为导向设置教学目标。后期汪丽琴老师《<祝福>考评课教学设计》(2019年)提出要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类文本能力,学会用细节刻画人物;张金秀老师《<祝福>“变式句”教学设计》(2019年)提出要培养学生群文阅读的两种关键能力:比较与整合、应用与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小说阅读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陈捷老师 《留白处阐释经典,辨析中生长思想——<祝福>课堂实录》(2020年)通过与《明天》的对比阅读,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显然,近20年《祝福》教学目标的设置经历了从以知识为导向到以能力为导向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近几年《祝福》教学目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离不开高考导向的“推波助澜”。2017年,中国高考经历了一轮新的变革,其中最大的变化为学生不能再在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中择一回答,而是需要学生在同样的考试时间内完成两道题,在这样的变化面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2017年之后的教学设计中,“能力”这一词在教学目标中更多的被提及。
语文教学切勿闭门造车,同一文本教学目标的设定在不同时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最新课程标准与最新考试导向灵活处理教材及教学目标,同时,经典教学目标依旧是教学重点。以《祝福》为例,领悟文章主题、把握人物形象仍然是“经典”教学目标,在追求教学目标“时代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经典”教学目标的“典范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的要求彰显了对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能力的重视,未来语文教学目标应更多的提及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