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的博弈:网络APP平台的触发与个体身份的消解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和移动媒体的发展,公众对信息的获取表现出更加深层、全面、个性化的需要。网络平台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网络媒体在信息公开、民意表达、舆论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化中存在个人的认知差别,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表达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表现出在新闻评论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态度行为倾向,运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法对个体的认知背景、身份特征以及在网络平台中表征,形成二元对立的博弈。从而对信息的传播和话语权的表达进行研究。
关键词:网络回音房、话语权、个体身份、网络评论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管媒体、舆论导向,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因为传播媒介不同而“网开一面”,出现“舆论飞地”“舆论特区”。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产业效应的集中日益突出,信息的传播变得纷繁复杂,不同层次的信息、不同阶段的信息、不同角度的信息都通过互联网的媒介形式进行传播,在具体到个案分析方面,互联网本身又是培育相关新闻评论的摇篮,在这样的环境下,受众作为信息的接受主体对社会新近发生的状况和改变具有极强的反应和敏锐度。受众在对新闻信息评论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话语权的归属问题,话语权作为公众表达自我意愿的一种基本的权利而存在于网络评论当中,在网络言论的传播中移动媒体APP会不断增加相应的服务和软件平台来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和分析。伴随着国际互联网的产生,网络成为人们行使话语权的新平台,同时由于这个平台具备传统平台所没有的一些特征如主体隐秘性和极高的发散性等,使得网络话语权这个概念开始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网络时代人类“说话”不同于传统话语是以口腔发生、空气震动形势传播,而是采用键盘和鼠标说话,以“0”和“1”两个数字元素储存在电脑中,以光电的形式在时空里传播。正如美国学者卡斯特的定论:“在网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们生活中的政治范围已经产生了极大地改变。话语的权力转变为依靠代码和信息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进行。”2还有人认为,网络话语权力的来源不再是少数人掌控的金钱和地位,而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信息,谁拥有更完善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谁就能在互联网战争中“笑到最后”。正因此,在网络空间,网络话语权力的大小和强弱与信息技术资源的占有量和掌控话语权在评论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行为倾向:其一就是意见领袖对于信息的引导;其二是对价值观的追求。在少数情况下会产生群体极化现象,笔者在国内外常用数据库(CNKI、Web of Science、EBSCO、SAGE、Springer、Taylor SSH)的检索结果中对于网络无差别的信息链接造成的受众之间的抨击、信息反驳方面的研究为空白,学界大多数的研究者都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于平台信息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