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布平台

热门期刊分类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新闻 >> 医药卫生

医药卫生

医药卫生

探究汉哈熟语修辞手段的翻译技巧


摘 要:无论各民族间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存在多大的差异,但由于与周边民族的长期交流和共同生活,互相之间会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语言文学、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交换与融合。随着比较文学的日益发展,这种文化,特别是语言文学方面的某些共同点也得到了重视。本文探讨汉哈熟语修辞手段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熟语;修辞手段;翻译技巧



本文要依《红楼梦》长篇小说的翻译来进行探讨汉哈熟语修辞手段的翻译技巧,《红楼梦》的文学语言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出色的语言,其作者曹雪芹使用语言方面表达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看他所使用的熟语完全可以说《红楼梦》就是一个熟语大词典。那么翻译这样一个长篇小说是一个不简单的工作,处理熟语的翻译是需要研究与探讨,那么译本中的熟语的表达是怎么样的?熟语的修辞怎么处理的?运用了那些翻译技巧?我们通过这篇论文探讨这些疑问。


 


1、 《红楼梦》哈萨克语译本熟语修辞手法概说


民族语言的差别通常对熟语的构成有直接的影响,同时,熟语的构成不仅是语言系统的各种要素在起作用,而且言语表达方式也在起着作用,所以熟语有着十分强烈的民族性。这种民族语言中的熟语,在另一种民族语言中就不一定有,相反,另一种民族语言中有的熟语,在这种民族语言中不一定有。因此,我们应把它作为一个综合语言问题来对待,它跟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对熟语翻译不进行探讨与研究, 就会影响译文质量。


《红楼梦》长编小说熟语中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对比等修辞,译本中也有这些修辞手段,只不过比喻的对象有所不一样,因为于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 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 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地理文化差异而出现的翻译难题。翻译时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丰富的各种文化内涵, 并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 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体现和传递文化的涵义。如汉民族人来说一般情况下“狗”是令人讨厌的东西, 其形象是肮脏, 醒龋的。汉语文化中带“狗”字的熟语几乎都含有贬义, 如“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狐群狗党”,而哈萨克文化中“狗”的形象有褒义和贬义,哈萨克族很喜欢狗,以为狗是人的朋友,所以哈萨克语中有大量的关于“狗”褒义的熟语,这说明熟语的修辞手段也受到文化的影响。


无论是哪个民族在自己熟语中比喻的、夸张的、对比的事物永远都是对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比如 “龙”是汉族传统中的四灵之一。自古以来“龙”在汉民族文化中享有崇高地位,是“神圣、高贵、吉祥、民族精神之象征”。古代,皇帝自喻为龙,与皇帝有关的东西被冠以“龙”字,以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从广义上讲“龙”是中华民族渊源流长五千年文化的象征。并由此而产生了不少关于“龙”的熟语。如:“一龙生九种,九种个别”、“龙驹凤雏”、“龙是混杂”、“龙吞夔护”等等。而哈萨克语种的“龙”是传说中的一种宠然大物。在民间故事中,它被描绘成一个吞食生灵,毁坏人间美景的怪物,成了“魔鬼”、“暴君”的代名。所以有关“龙”的熟语不多。


文化的差异是极其复杂的问题,它对翻译的等值的关系极为密切。翻译者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尤其是熟语翻译是必须对熟语中的文化以及修辞熟语段与修辞熟语段中的各种修辞法的文化内涵深刻了解。在翻译熟语时如何处理熟语修辞手段以及修辞手段中文化因素十分重要,而且值得探索。


 


2、 汉哈熟语修辞的翻译技巧


2.1比喻


通过事物的相似点,可以用比较具体的、浅显的、明知的事物来表达比较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要表达的事物说得生动形象,给人以比较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让人理解。熟语的比喻,字句短小精炼。一针见血,只用一句,比喻的形象也就在一句完成。比如:


⑴ 将来“雏凤清于老风声”未可量也。(第十五回,192页)


⑵ 又道是“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第六十一回,841页)


     ــ    《红楼梦》中的这些熟语把生活中的一些丑陋、肮脏烦人动物比成反面形象。如:成癞狗、癞蛤蟆、苍蝇等动物。如例1、2中的熟语“雏凤清于老风声”、“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反映的是生活中的一些负面现象,哈萨克语中也经常把生活中的反面影响比喻成丑恶的肮脏的东西。


   


2.2拟人


《红楼梦》中有些熟语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要把事物当做人来写,给予物以人物的言行或者是思想感情,要描写人物的词语来描写事物。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      


说到:“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第二十五回,336页)


上面举的几个例子里中的熟语中的拟人都倾进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引起人们的联想,有助于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内容。如例1的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指不识好坏像狗一样对好人无礼地咬,比喻错把别人的好意当作歹意。在这儿汉语中把狗的动作拟人,但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运用意译法,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段。哈萨克语熟语中也常运用拟人修辞手段,这儿是人的动作,采取拟人手段表达意义。


2.3夸张


我们一般在说话或者写作时,为表达主观加强语言的分量,让读者、听者受到加深领会,将内容加以夸大。这样用比较丰富的想象力,甚至有目的地将事物进行缩小或放大,要强大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也叫铺张或夸饰。《红楼梦》里面夸张的运用,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的结合,尊重了事物的本质,也表达了比较强的情感,能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比如俗语、熟语重在主观情意的表达,表面看不到符合事实,这样加深印象并且唤起联想。例如: 


(1) 别人是惹不得的,有人护庇着,我也不敢去虎头上捉虱子。(第八十三回,1175页)


(2)倘或他有个好歹,你再娶这么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歌性情儿的,打着灯笼没处找。(第十回,143页)


   


其实,夸张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形容”。一方面是领会它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是这种“形容”不会引起错觉和歧义。如例子里的俗语“虎头上捉虱子” 比喻不明利害关系,胆大妄为,干危险的事儿。哈萨克语对应也有夸张手段,意思是故意去踩蛇。比喻自找麻烦。例2的俗语 “打着灯笼没处找”指人或物很珍贵。哈萨克语采取直译法翻译的。


2.4对偶 


对偶是字数一样,结构形式相似,意义一致的一对句子。熟语中的对偶也跟上面的定义差不多,把字数一样、结构一样、内容相关的熟语句子对对称地排列起来,叫做“对偶”如:


(1)不过是三天打鱼,两日晒网。(第九回,133页)


(2)人不觉,鬼不觉地可不好。(第三十一回,417页)


》红楼梦《熟语把相反的、矛盾的熟语用在一起表现社会中的一些矛盾现象,预示地主阶级的必然衰亡。如例2的俗语“三天打鱼,两日晒网”。打鱼与晒网对偶表达对学习或工作时断时续,缺乏恒心,不能长期坚持。 哈萨克语通过直译翻译了,但这个俗语在哈萨克语有对应是缺乏恒心,不能长期坚持。 例2里的俗语“人不觉,鬼不觉”形容行动非常秘密,谁也察觉不到。把人与鬼对偶表达事情的神秘。哈萨克语译本的意义也相同,但没有对偶的修辞。


在线投稿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Copyright © 2021-2022 期刊发布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