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布平台

热门期刊分类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新闻 >> 医药卫生

医药卫生

医药卫生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培育路径

 要: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三大来源之一,培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能够有效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在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应从社会、高校、学生个人三个层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文化自信;红色文化培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红色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三大来源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岁月涤荡,在历史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不朽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建设的主力军,应当肩负起新的使命,扛起责任担当,厚植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之在革命理想信念中成长成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贡献青春力量。

 

1 相关概念释义

1.1 红色文化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永不过时、充满朝气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包含三个层面的结构:物质、理论以及心理。红色文化的物质层面主要是指革命遗址、纪念馆、展览馆等承载红色符号和历史事实的元素,用各种表现形式展示出历史事件、优良传统、革命故事等。理论层面是指以人民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理层面是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在带领中国人民解放过程中形成的坚定理想信仰、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等优秀革命品质。

1.2 培养红色文化认同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水深火热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从满目疮痍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精神。2019年,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激发民族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征程上,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为实现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奉献一切。大学生作为民族振兴和强国建设的接班人,应该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贡献全部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也更加广泛和便捷,一些负面因素和反华势力趁虚而入,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消极影响。许多大学生因缺乏甄别能力,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有的甚至出现信仰危机,对中华文化缺乏自信。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产生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无产阶级先进文化,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资源。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可以真切感受中华民族崛起的艰辛历程,体会当今富足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感悟中华文化先进性和创造性的同时,有助于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爱国情怀。

第二,有利于提供精神动力。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对物质的追求逐渐降低,但对精神的追求越来越高。新时代的许多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物质生活充裕,但精神生活匮乏。他们需要持续不断的精神动力,推动自己奋斗向前。红色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洗礼历练,如春雨般为中国人民提供精神动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人民尤其是广大中共党员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和精神风貌,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化道路上的重要动力。在革命时期,红色文化以其科学性和革命性坚定了人民群众得解放的理想信念,增强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在建设时期,红色文化中不断涌出的时代楷模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引领。红色文化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串联起来,让中国共产党人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不懈奋斗的精神家园。

第三,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要求,是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和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念。新时期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文化蕴涵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这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因此,将红色文化作为教育载体,引导大学生学习红色精神,用红色精神引领个人精神,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跟党走。

1.3 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

文化自信的实质是对国家和民族文化价值及文化地位的充分认可,是对自身文化未来发展潜力的坚定信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人类学家乔纳森·费里德曼文化认同定义为有意识的具体的特定文化构型为基础的社会认同英国哲学家、社会人类学家厄内斯特·盖尔纳指出,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国家民族凝聚力及国家认同的基础。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当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高度认同时,就会产生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又会推动文化认同向更高层次发展。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是从表层认知、内涵理解、情感共鸣最后到行为实践的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动态过程。坚定文化自信,能够提升人们对红色文化所承载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的认同,从而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达到对红色文化更高层次的认同。也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 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现状分析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文化创新和创造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号召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广大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红色精神的了解有了明显提升,会主动参与到红色文化宣传活动中。但在对红色文化认识的系统性,情感共鸣及行为实践方面仍有待强化。

第一,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不够系统,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当前,由于许多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渠道相对狭窄,学生的认知深度有限,对于红色物质文化的了解多为参观红色文化宣传场馆、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区等,常停留在“去过”这一浅层认识上,问及这些场馆所传达的革命精神或者参观后的体会时,学生普遍比较模糊;对于红色精神文化的了解主要通过观看红色电影、红歌合唱、宣传标语等形式实现,所获得的信息并不能形成体系,红色知识呈现出碎片化;对于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认识模糊,理解相对肤浅

第二,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度不高。信息时代为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多元文化。在众多文化形态的冲击下,大学生很难在其中厘清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深刻感知红色文化的直接体验,无法领悟红色文化蕴含的巨大价值。课堂上枯燥无味的讲解和单向乏味的灌输,让许多大学生出现情感排斥。传统的红色教育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使与现实相结合,也多体现为说教,学生很难切身体会,也就无法形成情感认同。

第三,未能将红色文化认同体现在行为实践上。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和宣传主动性不高,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积极性不大。许多学生虽然能够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树立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但常常停留在表面和口头,在实际学习生活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用这些红色文化背后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来要求自己,当面临职位、权利、金钱等问题的抉择时,仍会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


在线投稿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Copyright © 2021-2022 期刊发布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