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布平台

热门期刊分类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新闻

期刊新闻

期刊新闻

端午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其中又尤以龙舟为胜。[1]现如今,大部分人都相信,龙舟是一种祭祀屈原的风俗。不过,根据闻一多《端午考》的记载,吴越地区早在屈原投河之前,就已逐步形成了比赛划船的习俗,主要目的是为了祭拜水神--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减少水患。[2]事实上,浙江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竞渡用的独木舟和木桨。据考证,在今天上海县马桥俞塘村一带的一处古老沙滩上,曾有吴越人的原始文化遗迹。这些遗迹显示,五月五日是吴越地区“龙”部族的图腾祭典,发展到后来就逐渐演化形成了端午节。龙作为端午节中最重要的祭拜对象,节日里最重要的环节吃粽子和赛龙舟,都和它相关。在当时的吴越地区,百姓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目的是“以像龙子”,也就是从外形上成为“龙的子民”,祈求得到龙的保佑。种种迹象都说明了早在当时,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吴越地区的百姓就已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端午习俗。由此可见,龙舟早已是吴越水乡一带重要的文化习俗了,而作为吴国都城的苏州,无疑是此类文化的集大成者。

1.2胥江观竞渡

汉代赵晔所著《吴越春秋》中对于龙舟的起源作了定义:龙舟“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3]类似的说法也可以在《事物原始》中发现:“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4]可见早在当时就有划龙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说法。相传吴国名臣伍子胥有功于国却被陷害,被迫自杀,吴王夫差命人于五月初五这天将其尸体沉江,吴地的百姓感念伍子胥为苏州城做出的贡献,因此约定在这天划龙舟以纪念忠臣伍子胥。至于赛龙舟的地点,清代诗人邵长蘅有言“五月胥江怒,水嬉观竞渡” [5],点明苏州人竞渡的其中一个地点正是以伍子胥命名的胥江;《清嘉录》也说,“阊胥两门、南北两濠及枫桥西路水滨皆有之”,[6]赛龙舟的河道都以伍子胥命名,足以见得苏州百姓赛龙舟是带着纪念伍子胥的情感的。

2.苏州龙舟文化的变迁

2.1“放标”竞渡渐成风尚

“放标”习俗最早可以追溯至宋代,当时宫廷中已有掷银瓶于水中令人争夺的作法,后来慢慢流入民间,区别仅是“放标”内容更加通俗化,有的投掷瓦罐,有的投掷鹅鸭、猪脬。

南宋市井民俗与体育娱乐风尚对江南体育文化影响至深。史料记载,古时苏州的龙舟项目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龙舟竞渡并不一样,当时的龙舟赛相较于竞技属性更多的偏向于娱乐属性。据《吴县志》描述,“端午为龙舟竞渡,游船聚集,男女喧哗,管弦杂沓。投鸭于河,龙舟之人争入水相夺,以为娱乐”。[7]清代袁景澜在《吴郡岁华纪丽》里也说,“画舫游客争买瓦罐掷诸河,视龙舟中人入水泅取,以为娱乐”,[8]游客们买来瓦罐或者鹅鸭投到河中,龙舟上的桨手争相入水拿回,拿到了便可以去商户换取奖励。

至清末民初,苏州的龙舟竞渡仍保留着这种“放标”习俗。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本就不十分宽敞的河面上篙桨齐飞,受惊的鸭子四处飞窜,伴随着鸭子的一片呱噪,桨手们兴奋地呐喊,岸上观众们阵阵欢呼,怎一个热闹了得!

2.2竞渡分流:“文赛”和“武赛”

慢慢的,龙舟有了更多的竞技属性,到唐宋时期竞渡龙舟逐渐成为了主流,但苏州的龙舟仍然保留了足够的娱乐属性,并且开发出了更多的玩法。于是,苏州的龙舟分化出了两个大类:文赛和武赛。武赛时,龙舟上的桨手跟随鼓手的鼓声号令,整齐划一地挥动桨杆,奋勇争先,待到胜利者率先冲线时,岸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观众们放声欢呼,为获胜的队伍送上鼓励与祝贺。除了比赛的形式,龙舟本身的结构也有了些变化,早在唐朝时,淮南节度使杜亚就对江南武赛的龙舟做过改良,《旧唐书·杜亚传》有这样的一段描述:“江南风俗有竞渡之戏,方舟并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亚乃令以漆涂船底,贵其速进。又为绮罗之服,涂之以油,舟子衣之,入水不濡。”[9]龙舟底下涂上油漆,减小阻力加快速度;桨手们穿绸着锦,好似现在的队服。自此,苏州竞速龙舟的制作变得更加专业,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较于我们熟悉的武赛,更具特色的是无疑之后的文赛,比的是龙舟的卖相,亭台楼阁越是精美、灯光烛火越是金碧辉煌者便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者。清代的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五月五日,吴越有斗龙舟之戏:刳木为龙,绘鳞甲,饰以金碧;上为雕甍朱槛,帆旌皆以锦绣。舟末为龙尾,高丈余,以布索引木板下垂。有童坐板上,颠倒滚跌,作诸巧剧。”[10]说的是龙舟上的雕栏玉砌,斑斓锦绣,船尾则是戏班的孩童,为达官显贵献上精彩刺激的表演。《金阊民俗史话》一书中则对龙舟文赛做了更为形象的描述: 竞渡龙舟一般用质地轻巧的杉木制成,长七至十一米,也有长十几米的,宽约一米至数米,前装木制龙头,后装龙尾。大型的龙舟中舱有三层彩楼,最高可达9米,装饰物或是雕刻或是彩绘,十分精细,旗幡绣伞,罗列前后,锦绣满船。[11]

2.3龙舟会——集市盛典

再之后,龙舟不再只有文武两种比赛,水乡之中,河道遍布,水多船多的特点让苏州的龙舟成了一种全民的活动,直到宋代慢慢地发展成了龙舟会,龙舟会从初一一直持续到初十,连续十天,被称之为“划龙船市”,隆重程度可见一斑。如《吴郡岁华纪丽》中所记:“士女靓妆炫服,倾城出游。藻川缛野,楼幕尽启,罗绮云积。山塘七里,几无驻足;河中船挤,不见寸澜。” [8]城里人人盛装出行,人头攒动,每条河道中都挤满了小船,怎一个热闹了得!毫无疑问,这样的盛会必然有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每座酒家都是人头攒动,人们觥筹交错,开怀畅饮,岸边既有各色表演,也有品类齐全的商铺,到处是节日的气氛,热闹的场面让远道而来的异乡人大为震撼,而过惯了这般节日的苏州人早已见怪不怪,完全沉浸在这花天锦地之中。

当然,龙舟会并不仅仅是富贾官府的节日,更是底层人民的狂欢。劳动者们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不一样的龙舟会,在豪华的龙舟之外增添了不少的市井气息。与富商士大夫们的豪华龙舟不同,劳动者们的小舟都是他们日常的生产工具,更强调轻巧灵活,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这种小舟的构造做了阐述:“南方竞渡者,治其舟使轻利,谓之‘飞凫’,又曰‘水马’。”[12]

2.4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种种特色让苏州的龙舟成为了我国端午文化中绚烂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苏州的端午节还有着“悬钟馗像”、“采百草”和“独囊网蒜”等等特色习俗,因此,2009年,作为中国端午节的四处重要传承地之一,苏州的端午习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这些古老的习俗正越来越受重视。然而很多人仅仅知道笼统意义上的端午节习俗,他们并不清楚的是,苏州的端午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端午节中的重要一环,居然是相对独立的一块存在。与我们通常印象中的端午文化存在一些差异,更加具有特色。


在线投稿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Copyright © 2021-2022 期刊发布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