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盐碱地上长出了‘金疙瘩’!”
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
2021年10月22日下午,习近平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为座谈会前,习近平21日上午在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时,走进田间察看大豆长势。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春耕在即,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罗守玉一大早就赶到试验基地准备农资。他指着一块展板告诉记者:“那天,总书记就是从这儿往田里走。”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调研。总书记勉励大家:“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
虎年新春,黄三角农高区步履坚实,正奋力打造“新粮仓”。
“种了一辈子地,哪有现在这么喜人的”
进了仓库,抓起一把大豆,罗守玉美滋滋地说:“俺们这儿种的豆子,总书记都说好!”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那天,作为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在现场作介绍。总书记走进田里,弯下腰来摘了一个豆荚,剥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
“总书记的肯定,让俺们很振奋。”他带着记者走到一块地前说,“总书记来的5天后,也就是去年10月26日,这块盐碱地豆子丰收,亩产470斤,又创了新高。”
好消息传遍了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在农高区大豆包装点,“老把式”常秀枝哼着小调,抖开簸箕,一粒粒金黄的大豆欢蹦起来。“你瞅瞅,这豆子圆滚滚,找不出几个瘪的。搁以前,那白生生的盐碱滩,一亩顶天能收300斤。”常秀枝感叹,“种了一辈子地,哪有现在这么喜人的!”
粮仓满载喜悦,田间生长希望。农高区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内,麦苗青青,随风摇曳。示范基地技术员李瑞田蹲下身子,拨开麦苗根部的泥土,埋头打量:“长得不赖!有四五厘米高了,旺相着呢。”他把土推回去,咧嘴一乐,“开春回温,个个都噌噌蹿。”
作为中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黄三角农高区成立于2015年,总面积350平方公里,由于海水侵袭等因素,80%以上是盐碱地。
“看,盐碱地上长出了‘金疙瘩’!”罗守玉站在习近平总书记看过的那块展板前,挨个点名:大豆、黑小麦、藜麦、马铃薯……通过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盐碱地长出了产量高、品种好的多种耐盐粮油作物,还有不少耐盐牧草和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