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ICM=CM1+CM2+CM3+……。 在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把ICM看做“栓Q”,即:栓Q=人+情绪宣泄+语言表达+……,ICM理论认为:ICM是建立在众多CM基础之上的复杂的、整合的结构。在众多的CM当中,我们重点分析对“栓Q”含义有直接表明作用的CM2:“情感宣泄”(CM2)。因为人在话语实践中主要通过语言来表情达意,结合该词的产生背景我们可以得出,“栓Q”主要是博主的结束对话的前置收尾语,起到一种情感宣泄和提示话语即将结束的作用。在原视频中,博主想表达的是一种感谢义,但是“栓Q”在后来话语交际中的实际用法主要和“栓”的含义有着重要联系(消极义)。我们先来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中“栓”的几个词条:栓剂、栓皮、栓塞。 我们在看几个其它的生活中常见的词语:脑血栓、消防栓等。我们通过分析上述词语不难发现它们都具有[+阻塞]、[+笨拙]的语义特征,总之给人贬义的感觉。
我们可以将“thank you”看做始源域,将“栓Q”看做“目标域”,“thank you”将本身的含义投射到了“栓Q”中,其中的类属空间就是“感谢义”,而“融合空间”就是“厌恶义”。虽然“栓Q”在理论上可以表达“感谢”的积极义,但实际上人们更倾向于将其用来表达无语、厌恶的情感。
总结
“栓Q”这一网络热词无疑是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解释,本文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出发,通过建构认知模型,利用概念融合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进而该词的语义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