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布平台

热门期刊分类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新闻

期刊新闻

期刊新闻

直到一个多月后的723日,才刊登了《大学堂考选学生章程》,又一个月后,才出现第一则正式学校招生广告《天津新学大书院招生肄业启》,911日有出现了《北京英文学堂招添新班告白》,同月,出现了《法文学堂开馆广告》,此次之后,《大公报》教育招生广告逐渐增加,1903825日,约28则广告中,有教育招生广告教育招生广告3则,1904年同日,在总数约33则广告中,教育招生广告有4则,1906年同日,在总数约26则广告中,教育招生广告4则,1908年同日,在总数约53则广告中,教育招生广告8则,这时教育招生广告已经成为《大公报》广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公报》学校教育广告的内容,也反映出天津教育得以发展的原因,首先,政府的积极推动,一些有利于新式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对教育产生的促进、规范作用,这从《大公报》广告中可见一斑。如1911年德华普通中学堂招生广告中就曾讲到:“本校为培植真材起见,就旧有规模大加整顿,严订课程确照本省中学章程,授以……”,在北洋法政学堂招生广告中也说到:“照学部改定文科中学堂章程办理”。第二,由于天津的近代经济进一步繁荣,为近代教育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成为近代天津教育发展的催化剂,一些教育广告也把振兴中国经济作为立足点,如19123月,德华普通中学堂的招生广告:“津埠德华商务交通日见发达,此项通译在在需人,且德国各科学实业之进步,医理之发明,殊足为欧西冠,本校为襄助中国商务实业起见,顾自立以来,……以期实行辅助中华图富图强之进行,有志向学者……”。这样的广告在天津人心里留下烙印,有了这样的理念,即:近代新式教育是在政府提倡下,按照政府规章创办的,近代教育是国家进步,经济发达的根基。

 《大公报》教育招生广告随着天津近代教育的发展,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教育招生广告的大量出现,一方面反映出天津近代教育的发展迅猛之势,另一方面,来势汹涌的教育广告,填塞报纸广告版面,充斥天津人的耳目,刺激着天津人的感官,变化着天津人的感受,让接受新式教育的理念在天津人心目中开始扎根。《大公报》教育广告,不仅反映天津近代教育发展的面貌,更成为天津近代教育发展的促进剂,也改变着天津人的教育理念,天津人完成了对新式教育从抗拒到接受的转变。  

二、对新学堂、新课程的接受,从《大公报》广告中可见端倪

在天津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拉动下,天津的近代教育不断发展。在新的思想观念的带动下,在天津日趋发展的经济拉动下,在天津对外贸易的日益发达中,天津近代化教育迅速发展起来,教育不再是浑浑噩噩的大清官员的培养场,而成为新式人才的储备库。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代理北洋大学堂监督丁道惟鲁条改良北洋大学堂事宜禀并批》中讲到:“南北学额宜分定名数也。……该堂从前学生一百余人,直隶不过十分之一,本年秋间,将省城学堂学生调入而直隶名数始较增多。然一百九十四名中只有北洋八十九名,仍不过十分之四,似未平允。……近似外籍人数较多,本省人士颇有异议,……应以直隶为主”,[3]说明天津(直隶)新式教育的发展,人们对近代教育的接受,已经形成学额紧张,进而对学额分配的不满。到1910年,天津人口总数为601432人,同年天津高等学校在学人数为616人,占人口总数的0.1%,中等学校在校学人数为1352人,占人口总数的0.2%,男小学堂在学人数为13040人,占人口总数的1.7%,女学堂在学人数为1233人,占人口总数的0.2%,其它学校在学人数为1231人,占人口总数的0.2%,在外国人所办的学校就读的人数为267人,占人口总数的0.04%,全市共有在学学生总数为15839人,占总人口的2.6%[4]100名天津人中就有两个多人接受了新式近代教育,这在近代教育刚刚起步的中国,非常可观。

天津近代教育,一改以四书五经为唯一内容的教学模式,教学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加丰富。首先,近代天津作为国际贸易中心而展现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因此,天津社会经济发展、天津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语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天津的各种语言学校纷纷兴办;其次,近代天津不仅是国际贸易中心,而且更是工商业中心,这决定了它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不仅是语言人才,特别是对懂得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因此,以教授数理化、声光电等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成为新式学堂的教育重点。一时间,为新学堂、新课程服务的《大公报》学校教育广告成为其新卖点,《大公报》教育广告,也成为这些新学堂招揽生源的重要场所,成为其新的教育理念的宣传阵地,因此,要进新学堂、要上新课程的理念,在人们心中建立起来。在《大公报》上,各种语言学校的广告,层出不穷,19029月的广告中,就有这样一则,它是北京法文学堂的广告:“本会专以教育泰西文艺为务,……尤以法文为特重,因其为环球各国公牍所必需,有志就学者,不可不知所先务也……” 而讲到它所讲授课程,“专授法、英、德三国语言文字……并可教授万国通鉴,地理、算法、勾股代数、化学、格致、绘画等事……”。同时在另一则北京英文学堂的招生广告中,除了教授英文之外,还特别讲到;“并拟续添天文、格致、卫生等学……”,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天津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对人才的需求日趋紧迫,同时人们也需要利用各种机会来提高自我,充实自己,因此,天津的业余教育此时方兴未艾,它对于教育的普及,对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作用。在《大公报》1903213日,有英文夜馆招生广告,作为教学质量的保证,还在广告中说明“特请上海梵王渡约翰书院毕业生某君为教习”。1904年法界中国青年会刊登夜馆招生广告、1908年中国青年会半夜学堂招生广告中讲明上课时间为晚七点半钟。作为业余教育的初始时期,时不时出现的招生广告,向人们传达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和新的教育理念。

孤儿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对孤儿的关爱程度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的重要标尺。中国传统社会,对孤儿的社会关爱可以说微乎其微,只有到了近代,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孤儿这一群体才逐步得到社会的关注,其中重要方面,就包括了对孤儿的受教育权利的重视。在19128月直隶农事实验总场附设农徒夜班传习所的广告中,就有专门为孤儿办的蒙养孤儿学校,19128月在其招生广告中讲到,办学目的是“为推广教育,造就孤儿”,专门针对“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有志向学,而无力读书者,不论识字与否”经费“本校学费不甚充裕,如有热心捐款者,请即运交本校为盼。”这是天津孤儿教育迈出的重要一步,不仅有了专门的学校,而且面向社会进行捐款,它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是社会开始走向文明、进步的象征,是教育理念的一个巨变,反映出天津向近代化的都市又迈进了一步。

此时新学堂、新课程成为天津教育广告反映的一大特色,新课程、好资源、好出路,成为这类广告的着力点,成为教育广告的中显示办学特色的绝对优势,这样卖力的、大量的宣传,一方面反映了天津近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成为新学堂新课程以及新教育理念的重要鼓吹者,成为扩大生源有有力的推手,更重要的是,对天津人接受新学堂、新课程,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有巨大的冲击和击发力。当打开《大公报》,连篇累牍的都是学校招生广告,比如京师法政专门学校、圣功女学校、北洋医学堂、北洋师范学堂、电报学堂……,从中可见天津新式近代化教育之普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天津人对新式近代化教育的接纳程度。

三、对女子教育的认同,《大公报》广告功不可没

在中国传统社会,妇女的地位极为低下,妇女没有任何权利可言,对于不少女子所希冀的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更不亚于痴人说梦,“女子无才便是德”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伴随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特别是由于西方天赋人权的民主思想被引入中国,自由、平等的学说在中国之滥觞,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男女平权的思想也如风之起云之涌,“夫十九世纪,如弥勒约翰,斯宾塞尔天赋人权,男女平等之学说既风驰云涌于欧西,今乃携其潮流,经太平洋汩汩而来”, [5]于是在中国一场“兴女学”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中国女子教育发展得以的初步发展。

在各种压力之下,在清政府“新政”中,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主张女子应该学习文化知识,1906年,清政府将女学列入学部范畴,次年3月《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颁布,规定了女子修业年限,女子教学内容等,承认了民办女学的合法性,并正式开办了官立女学堂,从而使女子教育在教育体制中获得一席之地,中国教育翻开新的一页,女子教育由此开始,虽然创办女子学堂仍然是“小学堂教习、蒙养院保姆及有益家庭教育之贤母为宗旨”,女子并未能完全摆脱旧式束缚,但是学部奏定《女学堂章程》,仍然确立了女子学制,女子教育体系正式确立,女子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19062月,《大公报》连续发表文章《兴女学议》,大力宣传了新兴的女子教育。中华民国成立后,蔡元培被委以教育总长的重任,在他主持下,1912年,政府通过了多项教育法规、法令,建立了近代化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这些新制废除了男女教育差别,把女子教育纳入中国教育范畴之中。在政府的努力倡导下,官办以及民办的女子学校不断出现,女子教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早在1853年,天津就设立了淑贞女子小学,1902年,严修创立了严氏女塾,1904年,天津公立女学堂创建,1905年,教育家温世霖创立了普育女学堂,之后北洋女子公学——北洋女子师范学堂,高等女学堂、北洋女医学堂等等女学校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时,天津已有“官立、民立、私立”女子学堂二十余所,学生一千三百余人。[6]在此期间,《大公报》上女学堂、女子学校的招生广告,随着女子教育的兴盛而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从 “圣功女学校”、“天津女子公学”、“北洋女医学堂”、“天津中西女学堂”到“北洋女师范学校”、“北洋高等女学校”、“京师公立培根女子两等小学校”、“正化女子中学”“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的招生广告层出不穷。从1908年普育女学堂在《大公报》上连续发布的招生广告“本堂总理为谋教育发达起见,添造楼房,大加扩充,前蒙官绅商学各界热口捐助,讲堂斋舍逐渐落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天津各界对女子教育的兴办充满热情,并且各界积极赞助女子教育,积极兴办女子教育的盛况。另外,为了扩大生源,吸引学生,让更多家境贫寒的女子也能受到教育,有些学校打出了减免学费的广告,其中北洋高等女学校在广告中声称,“本校另招小学班学生,不收学费”,天津普育女子中学在191412月的招生广告中,还特别把“奖励”赫然列入广告内容“入学一年后,考验工作精巧者,或家道极寒者,可酌量减免学费,如成绩最优者,除不收学费外,每月酌给奖金。”这些广告对女子教育,特别是贫苦家庭的女子教育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改变着天津人对女子教育的看法。

    在女子教育兴起之时,社会受旧思想影响较大,女子普遍结婚较早,这对正在接受教育的女子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有的学校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1911年在报纸广告中刊出:“资格……(二)年在十七岁以上,二十一岁以下;(三)现在无夫者……预科资格……(二)年在十五岁以上,十九岁以下;(三)现在无夫者”同时还说到:“入学者,须切实保人,担保一切,并声明,在学年内,不出嫁,保证金……”。广告不仅向学生们说明了入学条件,而且宣传了晚婚的理念。

    天津人的女子教育和《大公报》的女子教育广告一起成长起来,在《大公报》林林总总的教育广告中,女子教育广告可以说独具特点,它不仅是摆脱旧式教育对女子的无视,迎来教育的近代化发展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由于广告的强大冲击力,成为引发天津人教育理念、思想观念重大变革的一个契机,给女子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在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女子冲破束缚,走向社会,走向独立方面,《大公报》广告功不可没。

四、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大公报》广告作用凸显

首先,伴随天津经济近代化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社会行业越来越多,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复杂,这都需要不同职业、不同专业、不同技艺的人们能够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如1904年天津商会成立伊始,因为“商学不讲,率多遇事牵掣,”就计划“妥筹经费,设立商务学堂,造就人才,以维商务。”[7]说明天津对商务专门人才的需求。其次,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人们生活的个性化要求日益增多,随着天津人生活的愈加丰富多彩,人们对新式、西式的生活方式倍感兴趣,一时间:“满清贵族,群学时髦,”[8]音乐、歌唱等等娱乐方式开始进入天津人的生活。第三,天津的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科举的废除,要求天津人不得不面对现实,改读四书为近代专业书籍,改上旧式学堂为接受新式职业教育,“以农而食须农而学,以工而食须工而学,以商而食须商而学,极力提倡生饭之事,吃饭之道。”[9]第四,天津工商企业,思想开明,愿意接受这些懂专门技术的人才,为这些受过专业教育的提供了良好出路,“惟吾国商号,开通者固不乏人,而固习不除,不惟不欢迎学生,反而排斥学生者,仍居多数。……此种情形,在今日之天津,或已无此困难”。[10]这社会的新变化都使得社会对各种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新式教育正适应了这一变化,改变了原有传统教育培养单一人才的模式,开始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它与普通教育并行,成为近代职业教育的开端。

培养工商、财经、医疗、教育、艺术、工程等等的专门人才都成为办学的目标,天津的师范、医学、巡警、政法、测绘、外文、工艺、电报、水产……学堂纷纷建立。《大公报》自刊登教育招生广告始,广告中就不乏专门学校的各种广告,在广告内容中,则对其专门讲授之科目,大加夸赞,力图以此打动广大读者和广大学生。同时,这些广告又兼具专门人才培养即职业教育的很好宣传者的身份。

翻开《大公报》广告,培养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广告不时映入眼帘,成为报纸广告的一大特色。在《大公报》广告创立3个月时刊登的《法文学堂开馆广告》中,就讲到:“本会专以教育泰西文艺为务,立会以来,已近百年,教法美备规矩,肃整久为各国所乐从。”191262日京师法政专门学校在其招生广告中说到:“进中华民国成立庶政更新,在在需用有法政知识之人,本校早见及此创设,此校欲(浩)成法政知识人才,以备时用,现需才更亟用途尤广,……特将校章概行更正,教科亦经改良,本民主这精神,抒共和之知识,……”。1910年,北洋师范学堂专门就专门为“音乐”、“体操”师范班做了广告,一时间各种对各种职业、专业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教育广告,成为《大公报》广告的热点。


在线投稿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Copyright © 2021-2022 期刊发布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