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价值被认为打破了所有民族、种族、阶级、国家的界限,超越了一切文明、宗教、信仰的差异,并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社会形态的更替而有任何的改变。事实上,西方国家所谓的“普世价值”并非指人类道德评价、审美评价的普遍性或共性,而是特指资本主义价值观。西方资产阶级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定义“普世价值”,试图把人类共同价值等同于“普世价值”实质上却是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辩护从而达到否定别国政治制度的险恶目的,而用人性论出发去论证政治制度的普世性也产生了思想谬误和逻辑断层。西方社会把 “自由、民主、平等”等人类共同价值观与普世价值等同,实质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意识形态的传播。
好莱坞电影极力输出“普世价值”。《当幸福来敲门》中男主角克里斯在经济萧条时期生活落魄,但在苦难中能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存与抚养孩子,最终成为知名金融投资家的故事。这部影片是由真实事件改编,影片塑造的克里斯从底层劳动者转变到金融资本家实现了阶级跨越,成为了影片中所谓的“成功者”甚至上升到了受观众崇拜模仿的凡人英雄的高度,似乎也是实现“自由”“人权”普世价值的励志故事。但这也体现了美国社会推崇的金钱是成功的标志,是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这在根本上强调了个人至上与追逐金钱的功利主义,也体现了美国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念。西方国家在影视中表面看是宣传爱、自由、民主等“共同价值”,但在英雄形象背后蕴含的是美国普世价值的艺术外化,是西方国家无形中的“炫耀”以及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他者的潜在批判。
(二)个人英雄主义弥漫
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部分。“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活力的源泉,在美国主流社会,个人主义是重要的基本的信念和社会共识。” 个人英雄主义在好莱坞影片中突出表现为特立独行,崇尚奋斗,勇敢无畏的精神状态。几乎每一部影片都会塑造至少一位英雄形象且多为个人主义英雄并最终造成“英雄泛滥”的现象,而极少有影片中阐释集体主义发挥的功能作用,这实质上是美国社会凸显精英与群众对立的现实映射。
《空军一号》中越战英雄出身的美国总统吉姆·马歇尔在发表反恐演说之后,恐怖分子挟持空军一号及机上总统家人与国家政要并要求释放独裁领袖芮迪,马歇尔毅然放弃独自逃生的机会而选择与恐怖分子斗智斗勇,不惜牺牲个人以彰显其爱国立场与国家情怀,最终解救了家人与幕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可以说,该影片完全体现了美式个人英雄主义,但影片中过于渲染总统的勇敢机智无畏,而忽视了背后白宫团队所做的谋划与配合,表现出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呈现的英雄史观及个人与集体,精英与群众的相互对立本质。而好莱坞电影为呈现英雄的伟大而特意凸显敌人强大,意图渲染英雄个体在与敌对的群体势力的巨大力量落差对比向观众传达出英雄潜力无限的神化倾向,并赋予英雄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选择。而极端个人英雄主义会“激发另一种形式的好战精神,激发那些恐怖分子、黑恶势力的个人英雄主义牺牲精神和胜利情结。”
(三)霸权主义充斥
出于追逐利益的扩张本性,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经常侵略他国,干涉别国内政,霸权战略是美国贯彻到底的战略方针,为更好贯彻实施该方针,美国力图在以好莱坞为首的宣传领域占据主阵地。一方面,好莱坞主导世界大荧幕实现文化价值观的强加实质上是一种文化霸权。另一方面,好莱坞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塑造的英雄人物通常以救世主形象展示最终拯救世界人民于水火之中,这也是美国插手别国内政而作美化的艺术呈现。
《黑鹰坠落》中讲述美国士兵为拯救由于连年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的索马里而不惧牺牲的故事,在抛去表面简单的善恶辩论之下美国为什么要出兵索马里更值得我们思考。这部电影展示出美式英雄主义的终极关怀更是为美国霸权主义作辩护,而最终的大团圆结局也暗示美国所维持的世界霸权秩序不可动摇。
好莱坞电影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宣传英雄人物蕴含的美式文化价值观。好莱坞英雄系列电影在世界范围内被全球观众喜爱甚至推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影迷,但美国对英雄形象的艺术表达不仅仅是表征层面的建构,更是一种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的传达,呈现美式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征,其本质指向是西方的价值、信仰与追求。
三、美国好莱坞电影英雄形象建构对我国的启示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英雄形象建构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实际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为其民众引以为豪的英雄人物符号,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也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塑造、宣传自己的英雄人物符号。”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英雄形象的建构并发挥其塑造集体记忆和共同文化的价值。好莱坞电影中英雄形象对我国的英雄形象立体化建构、动态化表达与信仰式追求的建构方式有重要启发作用。
(一)立体化建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青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英雄身上承载着的我们的集体精神和观念,具有国家认同与凝聚的独特作用,我国高度重视英雄形象建构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但在英雄形象建构的过程中出现平面化设计、单向度传播的不良现象使得观众出现审美疲劳且观看意志不强烈,英雄形象的建构观念亟需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与时俱进。美国好莱坞影视塑造的英雄角色多样、人物立体、特征鲜明,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新形势下多方面多角度建构我们自己的英雄形象。
英雄值得我们敬仰崇拜,但并不是遥不可及,要“表现有人气的英雄”。好莱坞影视在塑造英雄人物特别注重英雄人物的立体化表达,从人性出发建构英雄形象。英雄是来自于普通民众人民但又高于普通民众的现实的人,首先应该是人, 其次才是英雄。在塑造英雄形象时,我们应该尽力还原真实的英雄形象,向社会成员展示英雄在面临抉择时的矛盾心理与情感变化,展示他们与普通民众也有一样的情感与矛盾,拉近普通民众与英雄人物的心灵距离,激发民众对于英雄的崇拜而模仿的内驱力,刺激个体朝着更为先进的目标努力,从思想与行为上不断弥合与英雄的距离。调查显示,随着观众对大众传媒所宣传的爱国先进人物和英雄事迹真实性的相信度逐步提升,观众情感就越容易受到冲击,也越容易效仿英雄人物。因此,构建英雄人物形象要把握真实性,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与追求,但同时也要注意把握英雄的立体化,承认英雄的 “人”性并不意味着消解英雄,把英雄世俗化。
(二)动态化表达
我国在建构英雄形象的过程中存在静态化与片面化的倾向。美国在建构英雄形象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赋予英雄不同的特征并善于运用技术手段吸引观众眼球且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
实现英雄形象建构的动态化表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落实。一方面,追求英雄形象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对于中国文艺的创新发展提出殷切希望,希望我国文艺工作者能“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而英雄形象作为文艺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样要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定位,坚持与时俱进与动态化发展,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赋能提升可感性与真实性。英雄形象的建构不能只是停留在书本等平面形态,要通过影视等使其立体化可感化且重视影视传媒的舆论引导的潜在功能给予大众群体以正向引导。同时,要善于运用纪录片等具有潜在真实性的影像建构宣传英雄形象以体现英雄品质真实性,最终达到促使观众践行英雄事迹的事实效果。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通过与时俱进建构英雄形象、把英雄形象抽象的观念表达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影视化表达会给观众带来更直观的冲击与震撼,要善于运用电影等艺术表达传达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喜闻乐见的电影为载体坚守我们的文化阵地,讲好我们的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