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的课程权利意识,直接影响到中职教师课程观的合理建构,“只有法定的“课程权利”转化为教师自觉享用的“课程权力”,教师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才会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其课程观也才能真正觉醒[]”。针对中职教师课程权利意识薄弱的现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改进完善。这里尝试提出两条建议。
第一,管理层要革新管理理念。我国中职学校履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作为管理层的校长,他们的管理理念与精神状态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走向。因此,对教师赋权,给予教师更多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力,管理层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才能直接提高教师赋权的效果。首先要适度放权。学校应强化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形成以民主参与为基础,实行权力共享的自主机制,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力与主动性。其次要及时分享专业发展信息。管理层有必要将参与对外交流活动关键信息与专业教师分享,并结合本组织的特点对专业建设提出指导性建议。最后,学校管理层还应该在校园内营造相互信任与协作的气氛,这样老师们才愿意积极地为学校课程发展建议献言,贡献力量!
第二,教师层要提高课程领导力。向教师赋权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一线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而这些权利首先必须建立在基于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上。要想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教师需不断提高以下两方面能力。首先是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基本保障条件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教师赋权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就是其专业知识能力,这也是教师在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中能否产生影响力的先决条件。其次是参与课程研究的能力。在信息知识急速变幻的今天,教师担任知识传授者的同时,也是知识的研究者与开发者。中职老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借助校本课程的实施来增强自已的课程领导力。
3.2.2构筑合作型教师文化生态
学校文化是个性精神与物质的共同体,而学校文化生态结构的关键是通过教师文化来体现,建构合作型的教师文化是实现课程观实践转化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营造教师文化呢?课堂是教师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也是造成教师个人主义文化的重要源泉。为了破除文化的孤立性和封闭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澄清教师课程观中内隐的观念并达到自觉,不仅需要教师自己的“自我反思”,形成教师信念,更需要“同伴互助”,形成一个互助合作的交往共同体。
首先是树立教师信念。信念的培育不是依靠说教或者灌输的手段来实现,它是潜移默化进入我们的心灵和日常生活。然而,为了有效树立教育的信念,我们必须突破以下困境,其一是教育专业认同感缺失。长期以来的教育“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使得教师职业目前在中国依然没有专业性,此外,教师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及其教育效果的滞后性、内隐性,也使社会大众对教师信念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其二是专业自觉性的缺乏,这使得教师不能自觉反思其在教学实践中的缺陷与不足,也无法将外在责任和义务自觉地转变成其内在动力。因此,唯有着力于信念,方可推动教师专业精神与态度的培养,推动中职教师专业自觉的养成。
其次应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中职学校应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在合作中进行集体化的思考与探索,在合作中感知他人课程观,从而形成一个互助合作的交往共同体。一是建立信任的环境,团队中的信任文化是课程观建构的重要文化基础,只有在充满信任的文化中,教师才会彼此真诚相待,从而了解其他教师的思想,进一步来反思自己的经验从而生成自己的课程观。二是营造研修文化。通过实施校本教研,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在全员参加、共同研修的共同体气氛中,教师们相互学习与探讨,在资源、信息和合作技能上彼此交流,在同伴互助中进一步增强创生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成长。
4.结语
中职教师课程观的建构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基本表征。随着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新一轮修订,现代职业教育已浮出历史的水面,登上现实的舞台。职业教育世界的巨变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当我们厘清中职教师课程观内涵,并且明辨中职教师课程观意义之后,就应当把握正确的战略方向,在“内在改变”和“外在保障”的有机统一中积极探究和建构职业教育全新背景下的中职教师课程观实践的新路径。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课程观的建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它不是对以往课程观的简单逆向否定,而是一种价值传递和创生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倡导与提议全新课程观念的同时,也需辩证地看待它,在尊重以往课程观念应有优势的基础上对课程理念、价值取向进行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