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布平台

热门期刊分类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新闻

期刊新闻

期刊新闻

林语堂生活在民国时期,许渊冲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加之个人因素,二人在英译中国文学作品、输出中国文化时,形成了不同的翻译美学思想。本文从翻译审美主体、翻译审美理论、翻译审美客体、翻译审美表现四个方面,对比分析林语堂和许渊冲的翻译美学思想,希望对今后林语堂和许渊冲翻译美学研究有所贡献,并结合二人翻译实践,总结中国文化“走出去”经验。

1. 翻译审美主体

刘宓庆认为,审美主体本身具有个体差异性,审美表现才会异彩纷呈。个体气质特点不同,其审美感应、审美体验乃至审美价值观都各有千秋[6]。林语堂和许渊冲都致力于以翻译向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但作为翻译审美主体,前者主要向西方传播中国古代文明和古老智慧,后者致力于“构建有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       

林语堂的个人价值观和所处社会环境造就了他独有的审美观。微观个体上,林语堂本身崇尚淡泊名利、超然自适的生活态度。林语堂崇尚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于是他编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孔子世家》《论语》《大学》《孟子》及《礼记》等书籍,介绍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中持中守正、中庸”、超然物外的生活和处事之道他欣赏苏轼超然而闲适的生活态度,于是写作《苏东坡传》,还翻译了大量苏东坡诗词张潮的作品远离尘世纷扰、享受闲适生活的生活观深深吸引了林语堂,于是他将其作品翻译成了英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去来兮》展现了作者超然淡泊、闲适自足的心态,林语堂对其作品也进行了英译。林语堂在这些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哲学观,才选择对此类文本进行大量英译。宏观社会背景上,西方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物质化生活让人们信仰空虚,人们期许新的价值观念。林语堂常年旅居国外,深刻体会到西方社会的心理期许,加上熟知中华文化精髓,于是他决定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哲学中性灵、闲适的观念,给西方人民带来心灵慰藉。

许渊冲翻译审美观受个人兴趣爱好和社会背景等影响。微观个体上,许渊冲爱好诗词、语言功底深厚。许渊冲先生曾称自己是“诗词的儿子”,他学生时代翻译了林徽因的《别丢掉》,让闻一多先生和朱光潜先生连连称好;法国留学期间将雨果的诗《清泉与大海》译成中文,收录到《雨果诗译》中;回国任教期间完成了毛泽东诗词翻译。这些诗词翻译成就让他更有信在诗词翻译领域深挖,并以自己一技之长强大祖国。宏观社会背景上,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百废待兴,国家学术亟需提升国际地位。生活在这个时期的许渊冲明白中国国际学术话语长期缺失中国学术界常常以西为师借鉴西方翻译理论来解决中国的翻译问题[16]对此,许渊冲先生反对盲目套用当时盛行的“对等理论”解决中国翻译问题,主张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翻译理论。在借鉴吸收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基础上,如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鲁迅的“三美论”、林语堂的“五美”、矛盾的“美的感受”、钱钟书的“化境”说、孔子的“知之好之乐之”、朱光潜的“艺术论”、郭沫若的“创作论”、傅雷的“神似论”、叶君健的“竞争说”等,许渊冲提出“优化论”,在诗词翻译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翻译审美观。

2. 翻译审美客体

翻译审美客体是原文文本,是翻译主体翻译美学思想的客观依据。林语堂和许渊冲的翻译审美客体都是文学作品,具有审美感应力和审美召唤力,但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二人的翻译审美客体也有所差异。

林语堂选择哲学和文学书籍作为翻译文本。哲学方面,林语堂选择有关中国传统哲学和生活哲学的文本,尤其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林语堂编译《孔子的智慧》和《老子的智慧》,系统阐述儒、道两家传统哲学思想,向西方传达闲适、幽默、性灵和非功利的生活哲学。文学方面,林语堂选择反映超然淡泊、闲适自足心境的文学作品。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主要介绍中国古人的生活日常、闲情逸趣、山水景色等,称赞闲适生活、平淡而幸福的人生观;《苏东坡传》及苏轼诗词英译本介绍超然淡泊、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林语堂选择的翻译审美客体集中展现超然物外、诗意人生的生活哲学美。

许渊冲选择中国古典诗词作为翻译文本。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输入关键词“许渊冲”,可检索到许渊冲先生发表的174篇文章,主要包括诗歌英法译文、翻译理论谈、中国文化走出去三类。翻译理论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类文章都不涉及具体翻译实践,只有诗歌属于翻译实践许渊冲翻译的诗歌主要包括毛泽东诗词、陈毅诗词、《诗经》、《楚辞》《论语》《宋词三百首》《中国古诗词六百首》《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元明清诗一百五十首》《唐诗三百首》《新编千家诗》等等,诗歌翻译可谓著作等身也由此可见,许渊冲的翻译审美客体是中国古代诗歌


在线投稿
医药卫生| 工业技术| 教育教学| 科学技术| 财经贸易| 建筑工程| 农业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综合|   Copyright © 2021-2022 期刊发布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