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结”也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出现在国人的视野里,早期的绳结更多的是实用性,是指用简单的绳子打出各种各样的结扣,如今的绳结多为观赏,把单根的绳子利用多种编织手法和表现形式,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赋予其多种祥瑞美好的寓意。
传统绳结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辽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特色手工艺技术。但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这种自然社会的手工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亟需被保护和传承。传统的绳结艺术采用纯手工的制作方式,材料单一,看着数根简单的绳子通过穿插缠绕变成了有价值的艺术品,让人情不自禁的感叹。但如今大多数的绳结工艺品出产厂家都放弃了手工编织,转而选择了使用机械编织,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不得不说越发的商业化了,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味道,手工编织过程虽然耗时多,生产率低,但是其中蕴含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沉淀着文化的韵味,这一点是工业化无法取代的,我认为这项传统手工技艺应该被继承发展下去,而不是消失在现代商业化进程中。通过田野调查,一方面研究绳结的产生发展,留存现状,另一方面,创新设计绳结形象并对其进行宣传普及,使古老的技艺焕发出全新的生机,让华夏文明的瑰宝走入年轻人的视线,让绳结艺术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二、过去的绳结--产生与发展
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传统绳结的记载,论起绳结技艺的产生历史,那要从远古时代的绳索、编织渔网开始说起了吧。上古时期,绳结已经融入到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实用性极强,最重要的一个作用便是“结绳记事”,因此它也有辅助记忆的功能。绳结来自于民间,产生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关于绳结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在千万年前的史前时代,有一个人在不经意间利用藤条和柳枝,打出了第一个结,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那以后,人们开始采用打绳结这种方法来连接两个物品或把东西捆绑在一起,当时的那一个结,便是我们现在所叫的单结,也是从那个结,开始有了绳结的概念。民国以来,西方观念和工业文明的引入传播,使的中国传统的社会形态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