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对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如何在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落地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文化与科技激烈碰撞、互相融合、裂变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新基建等智能化信息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可为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提供思路。
基于此,本研究融通授权赋能和技术赋能理念,将新兴信息技术作为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双创”的核心驱动力,以心理授权赋能、结构授权赋能、领导授权赋能的联结模式为分析框架,从转化表象、内在逻辑、创新路径的角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图景,以回应技术赋能何以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这一核心主题。这不仅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提供广阔前景,亦为彰显民族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文化根基。
一、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理论逻辑
(一)技术赋能的诠释
技术赋能理念根植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授权赋能(empowerment)概念。 KANTER(2010)指出授权赋能是依托工作环境和条件,提供信息和工作资源等支持进而提升员工的能力,并强调把权力分配给组织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成员。雷巧玲(2006)将授权赋能归类为结构授权赋能、心理授权赋能和领导授权赋能。随着授权赋能理念扩散到其他研究领域,赋能概念的发展逐渐取代了授权赋能概念,并形成了聚焦赋能对象前后能力变化,默认信息技术、信息工具是赋能实现的方式和手段的针对赋能对象的研究以及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关注赋能实现的过程及所涉手段和工具的赋能方式研究 [1]两种研究进路。赋能的关注点在赋能主体自身,“赋能”并不是简单地赋予能力,而是激发行动主体自身的能力实现既定目标,也可以理解成为行动主体实现目标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路径和可能性 [2],但赋能手段和工具也是赋能过程的必要条件,二者双向互动才能达成赋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