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纸质图书市场正在逐渐萎缩,人们对于图书的需求也在逐渐降低相应的其他的出版物,则逐渐成为核心需求点,因此纸质图书出版业也应当尝试转变服务策略,为用户提供不同出版媒介,让用户能够通过更多样化的形式体会到图书的魅力。
首先纸质图书出版行业可以与教育部门合作进一步推进教材的在线化,正由于今年来教育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转变,纸质图书出版行业应当抓住风口、与地方教育局或国家教育部门合作,共同推出线上专用教材,并在教材当中加入更多适合新媒体时代的可以互动的内容丰富教材体验,让线上教材与线下教材做出区分并推动教育的转型发展。
其次,纸质图书出版行业可以参考喜马拉雅FM等新时代广播APP,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将自身版权出售给APP或直接制作出自家APP,将以拥有版权的传统出版读物转化为有声读物,一方面能够有效迎合当前人们更加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显著降低阅读门槛,让老人和幼儿在内的所有群体都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扩大用户面;同时有声读物相较于纸质图书类读物,也能够表现出更强的情感色彩,阅读者的断句以及语气也能够强调出图书当中的重点,因此使用有声读物的方式进行图书出版相较于传统方式有着更为良好的效果。
最后,纸质图书出版行业可以尝试着将图书与视频相融合,例如将具有版权写出版过的图书作为IP与视频创作者或视频内容商进行合作拍摄相关视频内容,并从中取得一定分红,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增加用户面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用户前往观看原著,从而二次创收、提高经济效益。
4.4 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出版国际化
所谓出版国际化是指跨越国家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内容创作和出版,尤其是指将我国经典书籍内容销往海外。出版国际化能够解决趋于饱和的国内市场环境带来的问题,有效扩大市场面以及受众面,但现如今,出版国际化依然存在着部分难点,例如除了外国华人以外绝大多数外国读者根本不了解汉字,即使将汉语原作翻译成英文作品,中英互译而产生的差异也持续存在,翻译出的文章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意思,甚至出现了意思曲解等情况,同时中西方的文化结构也使得较为中国本土化的图书在国外往往“吃不开”;加之我国出版业的实力不足、难以取得良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想要做好出版国际化,应当解决以上问题,并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首先,图书出版行业应当转变从中文到英文的纯粹翻译式出版思想,直接用英文创作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作品,同时也应当邀请更多拥有国外经历以及优秀英文水平的创作者参与到作品翻译当中,进而从双重方向提高中文作品的英文适用性。
其次,图书出版行业也应当邀请更多在国外留学的作家或国内外文化我专家进行图书创作,将国内优秀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让作品能够更加适合国外人观看;同时在团队完成内容创作后,出版社也应当将作品发送给国外审核人员判断内容是否适合国外人员,从而保证稿件对于国外群体的适应性。
除了针对国内文化内容转国外,也应当尝试着将国外内容经过处理后转往国内,图书出版社应当邀请负责创作英文内容的团队尝试创作更多中文化的英文作品,在创作时也应当尤其考虑到时代的变化,使用更加“信达雅”的词语和符合时代背景的方式来创作英文书籍,并剔除不适合国内环境的思想观念,让出版内容更加符合社会环境;第四,我国传统出版社也应当尝试编写国外本土化汉语教学教材,让汉语教材能够更符合当地人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汉语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出版社效益。
最后,我国出版社也应当尝试打造国际化出版品牌,例如我国的高教社便是较为良好的案例,各出版社都应当寻找自己的清晰定位并针对定位进行最大化优势提升,做好国外宣传,让出版内容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从而将中国出版行业推向国外。
4.5 培养更多新媒体时代出版人才
除了以上策略以外,传统出版媒体在进行新媒体时代转型时也应当提高出版人才的专业水平,一方面应当为出版人才制定合适的课程,例如每位出版人才都必须学习新媒体编辑、新媒体传播乃至社群运营类技能,同时也应当学习新闻传播专业的相关课程,且必须持证上岗、保证自身水平;其次,出版社也应当引进更多新媒体设备以及技术,例如与高校进行合作、创办新媒体出版社实验室,由高校师生尝试更多新媒体与传统出版结合的方式;最后,在岗的新媒体出版人才也应当定期进行进修,前往新媒体企业学习运营方式以及具体技能,帮助传统出版行业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6]
结语:综上所述,想要在新媒体时代做好纸质图书出版的融合,就应当从书业内容、出版营销、服务策略、出版国际化以及人才培养五个角度进行定向提升,从而有效提高新媒体与纸质图书的融合,并帮助纸质图书出版行业能够适应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