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剧本种类多,且比线下店铺便宜;不受地点约束,玩家所处地选择灵活;组队较为容易;缺点:情感类剧本很难共情;由于网络等因素导致玩家中途退出,使游戏中断;无法预料一个玩家账号同时有多个玩家同时参与的情况,对其他玩家造成不公平的现象;不能通过行为和面部表情细微地观察每位玩家的心理。
(5)剧本杀玩家:剧本杀产业链消费者
三、剧本杀商业模式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的玩家分析
1、分析剧本杀的商业模式
剧本杀游戏从上游剧本创作设计,到中游经营发行,再到下游的交易和体验反馈,其产业链比较成熟,市场空间巨大。但产业短期内的大量流量涌入与最后能够留存的用户数量并不成线性相关。基于此,本项目选择剧本杀产业链作为研究重点,对剧本杀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资本投入与变现展开深层次剖析,提高对该行业各经营主体的商业逻辑认知程度。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的剧本杀玩家分析
目前,年轻人对精神方面的渴求越来越高。在人们能够满足生理需要的前提下,精神世界的空虚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当代年轻人需要在工作学习之余去认知和感知这个世界。如果人们的好奇心和需求得到满足,会使工作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
剧本杀可以将一个人带入到一个新的世界。在游戏中,人们可以释放自己,完成没有办法实现的事情。同时剧本杀不仅能够满足一个人的“侦探梦”,还能提高推理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认知需要)。剧本杀的组队方式也增强了玩家的社交和沟通能力,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在游戏中,人的大脑会处于亢奋的状态,使人们沉浸于自己的角色。同时,为各自的阵营服务会培养人们的集体责任感,让人们在游戏中体会到团结的力量。
剧本杀最吸引大众的是情感的沉浸、pvp(player versus player,玩家对战玩家)的对抗、推理的头脑风暴,欢乐机制的社交属性以及线下剧本杀店DM(剧本杀主持人)的表演式引导,平衡了社交属性与娱乐属性的剧本杀游戏极大满足了年轻人对多元沉浸交互体验的追求。加之各类娱乐平台中的海量攻略和网络博主的花式种草以及热款剧本的天价炒作,使其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潮玩。
四、剧本杀商业模式前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剧本杀商业模式前景、存在的问题
剧本杀游戏以边缘而迷乱的悬疑推理剧情来满足人们对体验集“欲望与猎奇”于一体的游戏方式的期待,呈现了一种集体式的互动狂欢。本项目通过线上问卷和线下体验的方式,详细了解相关企业的运行状况,同时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消费者心理,有助于理解这一具有“异质性”亚文化人群的消费心态、情感需求与文化行为,给青年亚文化提出了新的阐释空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桌游中生意最火热的剧本杀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剧本杀行业,在短时间内都迎来了井喷式增长,但它也存在一些如优质剧本匮乏、游戏时间门槛过高等弊端。如何找到游戏特色与用户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成为“剧本杀”推理社交游戏亟待解决的问题。反观该游戏的特征与不足,游戏产业乃至整个新媒体领域都值得进一步思考。
2、对策
(1)剧本作家与剧本
相对常规的文学,剧本杀的剧本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存在。它不仅需要考虑到人物间的关系,还需要使剧本合理化。有些剧本的创作难度较大,所以优质的剧本作者是剧本杀行业的稀缺资源。抢先与人气作家达成长期合作成为了优质剧本出品的保障。商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新颖、反应社会现象的剧本,从而引起玩家的共鸣。剧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可以出同一剧本的“姊妹篇”,使剧本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有效地减少资金。剧本创作流程标准化,由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区域,专注打造内容精良的模块内容。
(2)VR体验
将传统的剧本杀体验改为使用VR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换服装等时间,还可以节约占地面积,减少成本,用户的体验感也会加强,让玩家更加深入其中,增强剧本的感染力。在互联网行业中,电商掣肘于物流,视频平台还处于烧钱阶段,游戏行业成为“宅经济”最大的受益者。而以社交化、宅化以及直接内置付费为独特属性的剧本杀游戏,成为了社交游戏的新宠。
据统计,目前剧本杀的主要受众集中于18岁至30岁左右、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年轻人。因此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剧本杀行业,在短时间内都迎来了井喷式增长。
五、结语
本项目首次站在玩家的角度,以实际参与者身份从商业模式和产业链理论出发,进行的“玩家研究商家,玩家研究玩家”式的全面研究。对于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站在剧本杀玩家和第三方研究人员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调研,从产业链、商业模式、市场竞争、沉浸式体验、Z世代消费心理需求等方面,具体研究分析剧本杀全产业链的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