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加强高校法律课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要为高校法治教育师资队伍输送充足人才。特别是落后地区的高校,在师资队伍上数量不够,致使学生难以接受系统化的法治教育,加之家庭教育有限,容易产生简单粗暴的犯罪行为。因此,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能够更大程度地为更多高校学生普及法治教育。
其次,提升教师的法律专业知识素养,包括承担法律通识课程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法治理念养成的前提是法律知识的习得,法律知识的习得,尤其是法治知识的运用是培养高校学生法治理念、理解法治文化的关键,加强高校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提供专业化的教学。课程讲解的教师应该专业化,专业的知识只要经过专业的老师讲解我们才能真正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3]
再者,提升法律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法治文化在高校中的建设,要高校学生通过学习,从中获得一定的法律知识、正确的法治价值理念、基本的用法能力。新时代中国法治文化对学科素养的要求,对高校法律专业教师也是新的要求,需要革新教师在课程教育中的教法。积极通过各种学习、培训途径促进法律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提升,让教师在根据教材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能够灵活地根据地方特色、高校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促进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整体统一,把中国法治文化建设落实到高校课程教育之中。
(三)丰富课程教育形式、增加法治实践课程与活动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在课程教育形式上的进步,在于摆脱传统单一的授课形式,以更多样化的形式促进法治文化的传播。例如,在进行法律通识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可让法学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进行课时分配来共上一门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三位一体的体系,法治文化建设在课程教育上的实施也应充分重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配合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法治教育选修课程的吸引力,防止因法治教育选修课程的枯燥而被学生忽视。注重综合课程中特别是人文课程中对法治文化的宣传,把显性课程教育和隐形的法治文化熏陶相结合,让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到高校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