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而言,根据专业规划、发展定位,通过项目支持和制度支持,提升国际化能力。具体说来,专业规划和发展定位需注重知识体系更新、专业技能更新、思想理念创新等三方面内容;由于高职院校是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中必不可少的是对于实训实操能力的要求,因此,项目支持细化为技术合作项目、科研合作项目和参与国际行业企业实践;制度支持属于管理领域范畴,应注重专业拓展的纵深性、技能提升的应用性、语言强化的适应性、经费保障的持续性和文化意识的多元性,环环相扣的制定对口管理机制。以上三方面形成良性循环时,也应注意国际化能力提升的范畴,高职教师的国际化能力需具备专业技能上的理解、吸收、应用和创新;跨文化技能上的培训应提高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以上策略相辅相成,以过程为导
向,逐级促动,将高职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落到实处
四、建设“多元协同+跨文化育训”国际化课程群
紧密对接技术发展新格局,结合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在专业知识领先的基础上,兼顾外语应用能力培养,采用“专业+外语”的课程基础,针对生源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融入跨文化交际理念,明确“多元协同+跨文化育训”高职国际化课程群制定方针。通过在人才培养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国际化培养,建设资源库与混合式教学手段的应用,更新更快更全呈现专业信息,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通过专业教学与技术服务,将外语并入课程、教材、教学资源、实操全流程中,“学用一体、一课多用”,最终达到“学用无缝对接”,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作为教学主体的高职教师,在构建国际化课程的过程中,直面国际化能力发展困境,通过团队协助或自我提升,推动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以国际化课程为载体,将高职教师融入国际合作中,提升其国际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