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专题博物馆。
运河文化故事厚重丰富,讲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讲解员上岗之前要经过培训考核。讲解熟练、准确无误是基本要求。”刘世发介绍,专业知识培训由博物馆邀请高校、文博系统专家开展,还请来参与展厅筹建的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员们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岗前培训只是第一步。为了提升讲解水平、让参观者有更好的体验,博物馆会定期对讲解员评星定级。“这需要我们边干边学,积累文博与考古的知识,在讲解中加入掌握的知识点、文物故事,形成个人风格,才能提升讲解的吸引力。”刘世发说。
汴河剖面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不可移动文物“搬”进博物馆的创新尝试。刘世发结合介绍提纲,在日常讲解中融入巧思,让参观者们先从剖面上的一条条地层线开始参观——最底部的地层深且宽,代表当时运河河道较深且宽阔;越往上地层越平窄,地层中还出现了人们生活的痕迹,说明河床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在“运河上的舟楫”展厅中,陈列着一艘康熙下江南同款沙飞船,游客们可以登船感受从扬州到北京一路上的运河美景、风土人情。刘世发通过学习文献了解到:到了清后期,沙飞船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广泛应用于民间嫁娶和戏曲活动中。他将新增的知识点娓娓道来,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体会古代水工的智慧以及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
博物馆中,除了10余名讲解员每年提供2000余场讲解,还创新推出了馆长导览、专家导览、策展人导览等特色讲解活动,分别从办馆思路、特展文物、展陈理念等方面,为公众阐述运河文化内涵。
在博物馆专业讲解服务的影响下,一些参观者也渐渐成了参与者。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组建起一支来自各行各业、40多人的志愿者讲解员队伍。“我在运河边长大,起初只是一名普通参观者,讲解员讲述的运河故事,让我对博物馆和运河文化的兴趣越发浓厚,通过培训考核后,我加入了志愿讲解队伍。”在高校工作的扬州市民纪花是志愿者讲解员组长,两年来进行了80多场讲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