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资源,就是要对照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与育人需求,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思政“养料”,融于当代青年的自我审美与价值追求,实现思想上的相承、情感上的相融、价值上的相通,使其能够更好地完善自我、服务社会,真正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的家国情怀。以史观之,那些被广为推崇认可的古之君子都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家国情怀使得古人的形象更加充实高大,能够穿越历史的迷雾引发情感的深深共鸣。当前,青年学生要秉君子之风、承爱国之志,夯实强国有我之理念,充分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不断提升本领、完善自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增强创新意识,怀揣科技报国理想。位卑未敢忘忧国,历史上多有心怀天下、为家国之需弃笔从戎的君子典范,青年学生也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充分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积极发挥自身科学素养高、年富力强、敢于创新的优势,坚定理想、脚踏实地,不断拓展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要增强忧患意识,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青年学生既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必胜信念,充分肯定、合理利用改革开放的文明成果不断推动自我完善和经济社会发展,更要居安思危、增强底线意识,不忘“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执迷于过往的所得所获,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目标努力。要坚持实干兴邦、知行合一。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纵观历史上纸上谈兵、虚谈废务的行为,都是空谈误国的负面典范。纸上得来终觉浅,青年学生要秉承埋头苦干、低头实干的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事业,用个人足迹丈量祖国山河,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小事做起,从冷板凳坐起,在实干中锻炼自己、在实干中成长成才、在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