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以开放创新思维破解人才发展难题
2024年01月14日09:11
近年来,西藏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进“育、引、用、留”四大工程,积极探索西藏人才工作新路径,以开放创新思维破解人才发展突出问题,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针对人才培养措施不多、质量不高问题,整合资源,突出高端引领、依托教育资源、立足基层一线、借助援藏优势,推进人才自主培养。出台首个自治区级人才计划,印发“珠峰英才”计划实施办法和11个专项实施细则,每年遴选180名左右战略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人才和6个左右科技创新团队,给予倾斜支持和重点培养。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理工农医类专业和研究生招生占比连年提高。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目前技能人才在校生达3800余人,校企合作培养占90%以上。“十四五”以来,选派2.7万名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到基层开展智力帮扶,招聘1.5万名村(居)科技专干、乡村振兴专干和3500余名“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历练成长。用好援藏资源,通过团队带团队、名师带骨干、师傅带徒弟,“十四五”以来援藏人才帮带团队490余个、培养本地人才5100余人。依托国家人才培养项目,选派460余名学术技术骨干参加“西部之光”“西藏特培”研修。
针对人才引进渠道单一、方式简单问题,突出需求导向、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机制、搭建一流平台,为高质量发展集聚人才。聚焦高精尖缺特优行业领域,制定“十四五”期间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指导各地各单位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引进需求。调整完善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标准,提高人才引进的针对性精准性。打造“双招双引”品牌,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2023年首次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5场“英才汇聚·志向高原”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146人。推行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特聘专家制度,鼓励用人单位采取顾问指导、兼职服务、科研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占比达68%。健全完善以技术攻关、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揭榜挂帅”制度,面向全国发布技术合作需求和科技攻关项目138个,已评审确定实施126个。推进高端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新成立西藏大学高原生态环境与健康院士专家工作站、西藏雅江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水电工程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建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加快建设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等高原特色科研平台。
针对人才使用机制不活、激励不足问题,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将优秀高层次人才任命为国家和自治区级各类平台、机构或项目负责人,赋予更大的科研决策权、经费支配权。推进放管服改革,指导高校、科研院所和地市自主引才、自主评价、按岗聘用。持续开展“唯帽子”问题专项治理,不简单把人才称号作为机构评估、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配置学术资源的限制性条件。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制定全区25个职称系列、47个行业领域人才评价标准,加快形成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机制。树立注重基层导向,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中推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评聘机制,累计1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称。构建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制定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方案,加大科技人才激励力度。
针对留才环境不优、人才易流失的问题,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推动形成重才爱才、聚才留才的良好生态。常态化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国情研修,鼓励人才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扎根边疆、报效祖国。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机制,用实际行动感染、感动、感召人才。聘请专家学者、优秀人才担任咨询顾问、参与政策制定和项目论证,提升专家人才荣誉感、获得感。推行人才引进“一对一”全过程跟踪服务模式,帮助解决困难。推进“珠峰英才卡”服务品牌建设,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项目申报以及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为专家人才提供“一站式”优待服务。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召开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开展教育、职业技能等领域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推动形成关心爱护人才、拴心留住人才、支持帮助人才的浓厚氛围。(通讯员 藏组轩)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责编:宋美琪、梁秋坪)